2500年前的一个梦,让这里成了享誉全球的圣地
缘起
菩提树下
四十九天,一人独坐
晨睹明星,一朝彻悟
起身弘法四十五年
蓝毗尼,迦毗罗卫,菩提伽耶...
从出生到涅槃,一处处圣地古迹
令多少佛弟子心驰神往
若因种种因缘尚未得去
不妨跟着我们先行万里
第一期,佛陀的足迹
让我们共探佛陀的出生地——
蓝毗尼
蓝毗尼:初临人世
当六牙的白象卷起莲花
悄然潜入酣眠的梦乡
一段千年的传奇就此开始...
公元前565年
公元前565年,农历四月初八,夏
迦毗罗卫外,腊伐尼林内
鸟语花香,银辉泄地
腊伐尼林外
哒哒的马蹄轻叩夜月
飞扬的浮尘渐入安息
疲乏的归客止住车马
想在此处稍事歇息
她望向近处的无忧树
苍翠青郁,葱茏茂盛
一如她腹内的生命
在那一片碧色里
有朱色的无忧花逗弄凉风
她想走近嗅嗅那一瓣清香
不觉脚下一绊,心下一惊
名为摩耶的归客动了胎气
在无忧花清芬的香气中
她扶着朝东的树枝
产下了一个男婴
夏月的夜晚
腊伐尼林内的泉水还藏着
一抹日光的温柔
她掬来温热的泉水
细细拂去婴儿身上的尘垢
怀中是一张清清净净的面目
心中宁静而欢喜
净饭王,迦毗罗卫的王者
这位婴儿的父亲闻讯赶来
老来得子的国王牵起太子的小手
替他取名为“悉达多”
意为“成就大志者”
数十年后
太子剃发出家
于菩提树下静坐入定
渐入真如性海,颖悟圆觉
成为了彻悟的觉者
腊伐尼林(即蓝毗尼园)
他的诞生之地
也成了佛弟子心中的圣地
2500多年来,经久不衰
公元前249年
公元前249年
佛陀涅槃200多年后
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阿育王来到此处
在这里,他不再是手握大权的君王
而是一名虔诚谦卑的信徒
为了告知后人圣地的所在
他在此处竖起石柱,刻下铭文
高达十数米的石柱上
雕琢着一匹雄健的骏马
目视远方,以待后人
公元636年
阿育王的良苦用心并未白费
公元636年,当一位来自大唐的高僧
飞锡万里,满身风尘的来到此处
昔日青郁的无忧树
已成了枯悴的朽木
遒劲的树根已如披散的白发
柱上的骏马也已不再奔跑
高耸的石柱已被雷电伐为两段
但石柱上残存的铭文
依旧指引他归向心中的圣地
顺着这根阿育王柱
名为玄奘的僧人
很快发现了一泓碧水
清澄皎镜,香花围绕
那是昔日摩耶夫人
洗去尘垢的地方
他想象着昔日太子诞生的景象
在随身的游记中激动地写道:
有大石柱...
傍有小河,东南流...
是摩耶夫人产孕已
天化此池,光润澄净
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风虚
”今日
千百年后的今日
当我们重回这片土地
园内的无忧树
已被菩提树所取代
据说它是佛陀昔日悟道时
那一株菩提树的生命延续
虽然无忧树已经朽枯
清澄皎镜的河流已被黄土覆盖
但蓝毗尼内的阿育王石柱
仍无声地为朝圣者指明方向
在斑驳的石柱上
仍能看到当初刻下的铭文:
无忧王
于灌顶之第二十年来此朝拜
此处乃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
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
以纪念佛祖在此诞生
并特谕蓝毗尼村减免赋税
仅交纳收入的八分之一
蓝毗尼园内
后人新塑的太子金像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也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
心即净土,本来面目
一朝得返,唯我独尊
下期预告
本期我们一同认识了
佛陀的诞生之地蓝毗尼
下期让我们共探
悉达多太子的成长之地——
迦毗罗卫
编辑 | 远山
图片 | 网络
责编 | 慧弘
阅读原文,在线礼佛!